昨天《丹阳日报》刊发了一则新闻,报道一位老人摔倒在路口,一位名叫唐建芳的热心人开车路过,发现老人摔倒后立即停车帮扶。在别人犹豫要不要帮扶的时候,他能毫不迟疑地伸出援手,这份热心值得点赞。
2021年6月1日《丹阳日报》第4版刊发后续报道:《被扶老人不幸离世家属感谢好心路人》。报道说,老人的女儿沃女士特意致电《丹阳日报》民生热线,希望通过《丹阳日报》对那天现场帮扶老人的好心人唐建芳表示感谢。在电话中,沃女士哽咽着,“虽然父亲意外离世,沃女士正处于悲痛之中”,但她“觉得一定要向这位好心的路人表示感谢。”沃女士说:“他的举动充满了正能量,值得大家学习,而我作为受助老人的家属,更得好好感谢他。”
丹阳日报昨天刊发的新闻配图,帮扶现场
老人68岁,年纪其实并不算大。那些跳广场舞的、挤公交车的、四处跟团旅游的老年人,六七十岁仍然生龙活虎的。正因为年纪不算太大,所以突然去世才令人遗憾,家属在感情上十分悲伤。然而老人的女儿在悲伤之余,仍然坚持打电话到《丹阳日报》民生热线,希望通过媒体表达公开的感谢。老人女儿的这份礼数,让人十分动容。
老人摔倒要不要帮扶,确实是一个让社会大众普遍纠结的问题。为啥纠结?主要是怕老人讹上自己。事实上,生活中是出现过类似的“讹人”新闻。被讹的人,惹一身麻烦。尽管事后通过监控还了自己一身清白,但讹人的人一点没损失,反而被讹的人要被折腾得够呛。
平心而论,讹人的人是极少数人。可就是这极少数人的“讹人新闻”,通过媒体广泛报道之后,给普通大众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印象。相反,那些没有讹人的老人,那些接受帮助后又反过来对好心人进行感谢的事情,很少有媒体报道。正面的事情,因为太过正常,没有新闻价值,也就没有媒体报道。长此以往,负面的印象就越来越强烈。
丹阳日报今天的后续报道
2021年6月1日《丹阳日报》特意刊发“后续报道”,将沃女士特意致电表达感谢的情况传播出来,做得很好。沃女士强忍着悲痛也要对好心人进行感谢,这种行为,也很好。
社会还是很正能量的,生活也是很美好的。不是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