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轻人来说跌倒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对老年人而言,跌倒轻则会造成骨折;重则需长时间卧床,失去最基本的自理能力,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甚至丢失宝贵的生命。通过以下5个方面来判断跌倒的风险,老年人快点自测一下。
哪些指标能评估跌倒的风险?
1、平衡能力
平衡功能维持人体正常行走和站立,保证人体安全。平衡功能跟前庭、感觉以及运动功能息息相关,平衡功能下降是造成跌倒的主要诱因。平衡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应多做两脚并排站立或脚尖对脚跟站立的动作。另外,通过八段锦、拉伸运动、踮脚以及打太极拳等能增强肌肉群力量,提升核心功能,进而提高平衡功能。
2、脂肪体重
研究表明,脂肪体重跟跌倒风险呈正相关,脂肪体重大于42%时跌倒风险最高。肥胖可提高跌倒风险,不少肥胖的老年人脂肪比例较大,肌肉比例少,跌倒后很危险。因此老年人应维持正常体重,最为关键的就是增加肌肉含量,减少脂肪。平时应多吃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奶类、蛋类和豆类等,能促进肌肉生长;及时纠正挑食和偏食的坏习惯;多吃含钙和维生素D以及抗氧化剂的食物,能增强肌肉力量。
3、健康状况
跌倒跟多种慢性病和身体损伤息息相关,常见的有听力和视力异常、脚部疾病、头晕和漏尿等。慢性病越多,跌倒的风险就越大,尤其是应警惕帕金森病、骨关节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还要警惕体位性低血压。骨关节疾病往往被忽略,如腰椎管狭窄、骨关节炎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等,易导致慢性疼痛,使得老年人活动量减少,从而引起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提高跌倒风险。
4、身体活动
身体活动量越小,发生跌倒的风险就越高;不健康的老年人剧烈运动同样也容易跌倒。退休后长时间憋闷在家里,活动量减少易造成肌肉流失,从而易跌倒。因此老年人应保持适度运动,有氧运动和耐力训练相结合,每次运动量达到30分钟以上,一周坚持4~5次,运动前后要做好热身和拉伸。
5、环境
地板太湿滑、被东西绊倒、照明条件差等都有可能导致老年人跌倒,因此应去除周边环境的危险因素。厨房和浴室等地面应做防滑,及时去除水渍,卫生间和床头应安装扶手;走廊或客厅应安装小夜灯,保证起夜走路安全;选择合脚的鞋子和袜子,保证鞋子防滑;家中不能堆积太多杂物,避免房间内放置打滑物品。
老年人应对照着看一看自己跌倒的风险有多大,若是高风险人群应做好预防工作,雨雪和雾霾天气、晚间都不能出门;老年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注意动作缓慢,不能突然站起来或坐下,特别是早晨起床时不能太急太猛;户外活动时应选择地面平整且不湿滑的地方。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