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慢性疼痛、活动能力下降等。同时骨的脆性增高,发生骨折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因此在意外跌倒后,老年人往往更加容易发生骨折。那么,哪些部位更容易引起骨折呢?
1、 肱骨外科颈
即手臂接近肩膀的部位,老人跌倒时,若手肘或肩膀着地,则容易引起该部位的骨折。
2、 桡骨远端
老人跌倒时常反射性用手去支撑,容易造成接近手腕的部位骨折。
3、 胸椎、腰椎结合部
老人跌倒后,力量都会传导至躯干处,也就是脊柱部位,而受力最为集中的区域便是胸、腰椎相邻部位,加之老人本身骨质疏松,便容易引起脊柱的压缩性骨折。
4、 髋部
髋关节承受着全身的重量,若老人患有骨质疏松症,骨头会变得脆弱,容易引起骨折,从而影响老人的行走功能。
因此,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防护,预防跌倒意外;注意饮食,多吃含钙量高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比如奶制品、豆制品、鱼肉等,预防骨质疏松;同时多做户外运动,强身健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