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取保险避坑指南
   
 
  原标题:老人一次摔倒造成两处骨折,背后的原因,人人都应重视
  老人一次摔倒造成两处骨折,背后的原因,人人都应重视
  冬季的到来,意味着地面结冰的情况会极其普遍,对老年人而言,这是最难捱的季节。老年人本就容易摔倒,寒冬里路面湿滑,更是摔伤的高发季。
  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腿脚不利索,常常伴有骨质疏松的症状。摔倒时,同样的冲击力,年轻人只是疼一下,老人却可能出现严重的骨折,带来剧烈疼痛,影响日常活动,降低生活质量。
  七十多岁的张阿姨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一、一次摔倒两处骨折,微创手术治愈疼痛
  张阿姨已退休在家,平日里出门买买菜,给孩子们做做饭,身子骨也还算不错。
  就在一次出门买菜的途中,老太太一不留神滑倒了,蹲坐在地上。剧烈的疼痛袭来,胸腰背一起作痛,疼到活动不得,站立也困难,行走时尤其严重。
  子女们想带老人家去医院,但老太太执意不肯,她想着缓几天或许就好了,便回家卧床休息。
  但这一躺就是半个月,疼痛非但没有好转,还愈发严重,连翻身都困难了。
  感到情况不乐观,家人带着她去医院检查,找到了骨科刘鹏卫医生。
  刘医生详细地询问了情况,为老太太安排了CT与核磁检查,通过片子发现了4处压缩性骨折,分别在胸椎8、9、12椎体和腰椎1椎体。
  
  (术前侧位)
  其中,胸椎12、腰椎1椎体是这次摔伤造成的,疼痛就发生在这两处棘突的区域,需要进行治疗,而另外两处是以前骨折留下的旧伤,不需要处理。
  
 
  明确病情后,刘医生开始为张阿姨设计手术治疗方案。考虑到年龄因素,做大手术伤口大,出血多,愈合慢,势必会影响她的身体健康状况。
  刘医生想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在受伤的椎体建立一个通道,通过这个通道将一个球囊放进去,打上压力复位压缩的骨折椎体,最后在这个复位好的椎体中,填充坚固的骨水泥进行填充和支撑。
  但张阿姨胸椎、腰椎均有一处骨折,检查中还发现,老人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且脊柱存在侧弯,还有不同程度的旋转,这无疑给治疗增加了难度。
  
  (术前核磁)
  为了缩短手术时间,避免老人出现身体不耐受的情况,刘医生团队的几名医生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一个最优的手术方案,即两个椎体同时做,同时建立双通道,同时撑开,同时将骨水泥进行填充,这样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但是需要医生们高度密切配合。
  好在手术方案得到了张阿姨及家人的同意。参与治疗的几名医生凭借精湛的医术与完美的配合,顺利地完成手术。
  
  (术后正位)
  术后第二天,老人的腰就不疼了,高兴地直说要走着回家。为了安全起见,医生让她戴上腰围,保护腰部。经过术后观察,符合出院标准后,老太太出院了。
  出院后,家人还需要按照刘医生的交代,帮助老太太开展功能锻炼,翻身训练、下肢训练、体位训练和腰背肌功能锻炼,以改善身体机能。
  
  
 
  (术后侧位)
  同时,还必须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并定期复查,只有恢复了骨骼的强度,才不至于轻易就发生骨折。
  看似寻常地摔了一跤,却让张阿姨受了一场大罪。值得庆幸的是,在刘医生团队里几位医护人员合力治疗下,老人摆脱了疼痛。
  二、“寂静”的骨质疏松,可怕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张阿姨前后两次因为摔倒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背后的原因都逃不开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骨中的钙流失,骨量下降,骨组织微结构发生变化,就如同木头在年久风干之后,失去了强度与韧性,变得异常松脆,导致骨折的危险度也随之升高。
  
  出现骨质疏松的时候,血钙往往也是比较低的。低血钙就会使运动神经兴奋性增高,会出现人们通常所说的抽筋的情况,导致行走的时候更容易跌倒,发生骨折。
  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患有骨质疏松的超过三成。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这是因为,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会直线下降,加速骨质疏松的进展。
  这种疾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在医学界常被称为“寂静的疾病”,一旦到达一定程度,在并不严重的外力作用下就很容易发生骨折,最常见的就是椎体压缩性骨折。
  这种骨折会导致剧烈的胸腰背部疼痛,有时还会出现腿疼的症状。翻身、起坐、改变姿势都可能诱发明显疼痛,会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
  一旦老人因为椎体压缩骨折卧床静养,行动不便,需要家人照顾,老人的心理负担会无形中增加,容易暴躁或抑郁,而负面情绪又会导致更多身体疾病。
  
 
  活动量急剧减少,又容易引发血压、血糖、血脂升高,增大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肠胃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身体健康状况将急剧下降。
  看不见的骨质疏松,却可能在一次摔倒后,造成致命的伤害。
  三、防治骨质疏松是后半生的必修课
  虽说骨质疏松是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有效预防。倘若已经患有这一疾病,积极进行治疗,也可以有效改善病情。
  人到中年,就应多加注意骨质疏松这一问题,它关系着后半生是每天身体轻松,还是被腰腿疼折磨。
  1.保证钙的摄入量。钙是维持骨骼最重要的元素,也是生理代谢必须的矿物质,一旦摄入量不足,骨骼中的钙就会外向流入血液,以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久而久之,势必影响骨骼中的钙量。饮食中增加奶类、豆类等高钙食品,适量补充含有维生素D的钙剂,多晒太阳,增加钙的摄入量与吸收率,才能拥有强健的骨骼。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很少有人知道,一些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会降低骨骼中的钙含量,例如抽烟、过度喝酒及碳酸饮料。而合理的锻炼,可以增加骨密度,让骨骼更加强健,同时运动能力增强,降低摔倒的风险。改掉不好的生活习惯,坚持运动,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3.定期检查骨密度。骨质疏松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等到有疼痛时问题往往已经有些严重了。很多人都是通过骨折的惨痛经历才意识到这一疫病。因次,从40岁开始,就应定期安排骨密度检查,以排查自己是否患有这一疾病。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这一疾病的关键手段。即使患有骨质疏松,通过接受医生的正规治疗,坚持一段时间用药,保持积极心态,定期复查,就能有效改善症状,避免骨折。
  
 
  若老年人出现摔倒等情况,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确定病情,以接受正规治疗,切忌直接卧床休息。
  绝大多数骨折问题并不能自行恢复,耽搁越久,危险性越高,治疗的难度也会增加。而且卧床休息带来的身体损伤也是非常严重的。别因一时大意,日后追悔莫及。
  治疗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手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术后一定要改善骨质疏松症,才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同时,还要加强术后锻炼,按照规范的动作,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强度,循序渐进,患者的身体会很快得以恢复。
  ①翻身训练:术后12h内,有人协助患者翻身,保持其腰背部平直,每2~3h一次。
  ②下肢训练:术后患者进行踝关节转动和抬腿练习,将一侧下肢抬高保持10s缓慢放下,双下肢进行交替练习,每次15min,每天4~5次;术后3d进行下肢屈伸运动训练,双腿以蹬自行车式交替进行,每次6min,每天3次。
  ③体位训练:术后一周指导患者进行挺腹练习,每次15min,每天5~6次。
  ④腰背肌功能锻炼:术后2周,以五点支撑式进行腰
  背肌功能锻炼,即头部、双肘、双足;3周后,以三点(头部、双足)支撑式训练,每次动作维持4~5s,每天进行10次左右。
  老年人辛苦了多半辈子,老来不应被各种病痛折磨着,对于骨质疏松症,预防是基础,从日常生活做起,避免骨折风险。一旦发生骨折,及时医治是关键,可以有效地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最美不过夕阳红,筋骨强健才能更好地享受晚年幸福生活。愿每个老人都能远离疼痛,笑逐颜开!
  
    
     
     
     
      保险测评一大堆,合同上百页,如何避免掉坑?
     
 
     
      详情请查看
     
 
       
   01 令人心痛的险“受害者”。
 
   前两天有网友在网上控诉,几年前她母亲在保险代理人的劝说下陆续买了好几份分红保险+大病保险,当时代理人宣称几年后就可以部分取出,给她父亲交养老保险,剩下的还可以等她大点带她去各地旅游。
 
   等到她母亲如今生病住院想起保险,才发现自己手里的保单跟代理人当初说的不太一样,几份保单,几乎都是终身分红险,现在想提前领出就要折本,损失几万元。
 
   这几万元,对一个月入五千元的三口之家来说是巨款。
 
   几年来,全家省吃俭用“存钱”,每年将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放到保险里,但换来的却是保障功能却极低的终身储蓄保险,而且灵活性很低。
 
   可以想象,当初那位坚强的母亲是满怀希望的存钱、供保险的,以为攒下钱放到保险公司收益又高又安全,过些年就可以给自己的丈夫交养老保险,让丈夫老有所依,也可以让高度残疾的女儿出去旅旅游,看一下大千世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时候用这十个字其实已经很难形容一些保险“受害者”的遭遇。
 
   02 保险避坑,其实很简单。
 
    
    
     很多人被保险坑,都是因为自己不懂保险,脑海里也没有明确的保险理念,只能被保险代理人牵着鼻子走,最后乖乖进坑。所以,买保险要想要避坑,首先要知道保险是什么,不是什么,到底什么情况需要保险,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要保险。
    
 
     
    
     
     
     
      怎么配置保险才能避免赔不了或者赔得少呢?
     
 
     
      点击获取详细信息
     
 
       
   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保险的意义不同。
 
   如果李嘉诚买保险,看中的绝对不是得了重疾险赔多少钱,富人眼中的保险,是财富传承、是资产配置、是遗产分配。
 
   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买保险的初心还应该是保障:病有所医,大病面前能有斗争下去的底气,也可以走时少些牵挂。
 
   就像上文的案例,如果购买者换成收入颇丰的家庭,买终身分红险也没什么不妥,但对于月入几千的三口之家,一份咬牙继续投钱不甘心、退了更不甘心的保险,却成了难以承受之重。
 
    
    
     买保险要想要避坑,首先要知道保险是什么,不是什么,到底什么情况需要保险,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要保险
    
 
     
    
     
     
     
      告别不靠谱的代理人,保险避坑我免费教您
     
 
     
      点击免费获取
     
 
       
   这其中,买卖双方都有责任:如果投保人没有对保险的误解,只把保险当做保障的手段,而不是储蓄理财,就不会选错保险;如果无良保险代理人没有不择手段,而是谆谆善诱,帮投保人扭转错误的保险认识,都不至于落到今天的地步。
 
    
    
     全国有800多万保险代理人,很多人接受几天话术培训就上岗卖保险了,让他们去做保险教育工作,很难。利益面前,能不故意误导客户就已经是万幸了。所以,保险避坑,最重要的是要自己有定力,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怎么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