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跌倒,这些部位最易骨折,为啥呢|骨质疏松|骨折|椎体|腰椎|股骨颈_手机网易

2021-11-13 信安智囊 54
图片关键词
免费领取保险避坑指南

我们经常说

“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

这本是一句励志的话

可是换一个场景换一个人群

就不一定喽!

有可能跌倒了再也爬不起来

说不定还有性命之忧

比如说,老年人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的确不假,老人腿脚不利索,容易磕磕碰碰,容易摔倒。而老人的骨头不如年轻人强壮,常常存在骨质疏松,所以摔倒就容易导致骨折

老人跌倒时,这些地方最容易骨折

先跟大家聊聊老年人摔倒后容易导致哪些部位骨折,常见的部位是躯干,上肢和下肢。

躯干承受重量的就是我们的脊柱,其中主要是胸椎和腰椎受力最为集中的是胸椎和腰椎相邻的部分。这个部位的骨折就是我们常说的脊柱压缩性骨折。

对于脊柱压缩性骨折来讲,如果椎体前缘的高度丢失不到1/3,疼痛并不会很严重,可以卧床保守治疗。如果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大于等于1/3或者伤后疼痛严重,可以考虑做微创手术治疗,用骨水泥来强化椎体,做所谓的椎体成形手术。

上肢为什么容易骨折呢?试想一下,人在摔倒的过程中是不是会条件反射保护性地用手去撑地,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导致两个部位的上肢骨折。一是腕部的桡骨远端骨折,二是肩部的肱骨近端骨折。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如果骨折没有累及关节面可以考虑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如果骨折累及关节面或者是粉碎性骨折,则应该考虑手术切开复位用钛板螺钉固定。

对于肱骨近端骨折如果没有移位,可以做肩关节悬吊固定,如果是明显移位的骨折或者是粉碎性骨折,也是需要做切开复位钛板螺钉内固定手术。

老年朋友不用担心,钛金属材质的固定材料不影响将来做核磁共振检查。

人在摔倒过程中另外一个特别容易骨折的部位就是髋部。髋部属于下肢骨骼,髋部骨折会严重影响老人的行走功能。老人常见的髋部骨折有两种,一种是股骨颈骨折,另外一种是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颈部位血液供应不好,如果做内固定手术,远期很容易发生股骨头坏死。常规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我们一般采取股骨头置换的方式。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做内固定手术。

骨质疏松为何青睐老年人

骨质疏松的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而容易发生骨折。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人到了老年后常常会出现的骨质疏松。

此外,女性绝经之后,雌激素水平急剧降低,从而导致骨量丢失,这就是女性的绝经后骨质疏松。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老年女性的跌倒风险高于男性(1.5∶1~2∶1)。这是因为老年女性活动少、肌力差、平衡受损、认识能力受损等因素比老年男性严重所致。

还有一种是继发性骨质疏松,是由于其他疾病或者服用某种药物而导致的骨质疏松。例如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消化功能不全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等都比较容易罹患骨质疏松。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也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骨质疏松的诱发因素,例如缺乏体育锻炼、接受日光照射少、长期低钙、低维生素D饮食,吸烟、酗酒、大量饮用咖啡,长期素食等。

哪些检查确诊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从外表看不出来?也总不能摔一个试试有没有骨质疏松吧。所以,到医院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确诊骨质疏松我们只需要做一个骨密度检查。检查骨密度的仪器有双光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和超声骨密度两种。双光能X线吸收法比较准确,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超声法简单易行,一般查体机构应用比较多。

阅读骨密度的报告,我们一般看T值。T值大于-1为正常,T值在-1~-2.5时诊断骨量减低,当T值小于-2.5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当T值小于-3.5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症。为具体查明骨质疏松的原因,我们可以抽血查骨代谢指标,骨代谢指标可以帮助判定骨质疏松的原因——是由于成骨细胞活性不足导致的还是破骨细胞过于活跃导致的。

预防骨质疏松要做到……

首先要吃好

饮食重在平衡,食物的种类要丰富。在此基础上,可以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比如奶制品,豆制品,还有海产品中的虾皮和海带以及各类坚果。

摄入各类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也很重要。骨骼中的胶原蛋白来源于人体摄入的蛋白质。优质蛋白主要来源于瘦肉、鱼、蛋、奶。人体的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其中12种人体可以自己合成,8种必须由食物中的蛋白质提供,被称为必需氨基酸。动物蛋白当中一般都含有这8种氨基酸,而且不含有赖氨酸,赖氨酸是8种必需氨基酸之一。

鱼肉因为富含维生素D也是一种不错的食材。晒太阳也可以帮助补充维生素D,因为紫外线可以帮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

此外,除了吃好就是要运动好,多做户外运动。要知道,运动能强身健体,这句话可不是白说了这么多年的。但是,运动要循序渐进,注意避免运动损伤,因为老年人摔倒特别容易导致骨折,为什么呢?那就要回到本文开头,再读一遍了。

祝愿老年朋友身体健康!

作者:北京医院骨科 王强

审核专家: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北京积水潭医院主任医师 吴新宝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策划:吴卫红

图片关键词
保险测评一大堆,合同上百页,如何避免掉坑?
详情请查看

01 令人心痛的险“受害者”。

前两天有网友在网上控诉,几年前她母亲在保险代理人的劝说下陆续买了好几份分红保险+大病保险,当时代理人宣称几年后就可以部分取出,给她父亲交养老保险,剩下的还可以等她大点带她去各地旅游。

等到她母亲如今生病住院想起保险,才发现自己手里的保单跟代理人当初说的不太一样,几份保单,几乎都是终身分红险,现在想提前领出就要折本,损失几万元。

这几万元,对一个月入五千元的三口之家来说是巨款。

几年来,全家省吃俭用“存钱”,每年将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放到保险里,但换来的却是保障功能却极低的终身储蓄保险,而且灵活性很低。

可以想象,当初那位坚强的母亲是满怀希望的存钱、供保险的,以为攒下钱放到保险公司收益又高又安全,过些年就可以给自己的丈夫交养老保险,让丈夫老有所依,也可以让高度残疾的女儿出去旅旅游,看一下大千世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时候用这十个字其实已经很难形容一些保险“受害者”的遭遇。

02 保险避坑,其实很简单。

很多人被保险坑,都是因为自己不懂保险,脑海里也没有明确的保险理念,只能被保险代理人牵着鼻子走,最后乖乖进坑。所以,买保险要想要避坑,首先要知道保险是什么,不是什么,到底什么情况需要保险,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要保险。
图片关键词
怎么配置保险才能避免赔不了或者赔得少呢?
点击获取详细信息

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保险的意义不同。

如果李嘉诚买保险,看中的绝对不是得了重疾险赔多少钱,富人眼中的保险,是财富传承、是资产配置、是遗产分配。

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买保险的初心还应该是保障:病有所医,大病面前能有斗争下去的底气,也可以走时少些牵挂。

就像上文的案例,如果购买者换成收入颇丰的家庭,买终身分红险也没什么不妥,但对于月入几千的三口之家,一份咬牙继续投钱不甘心、退了更不甘心的保险,却成了难以承受之重。

买保险要想要避坑,首先要知道保险是什么,不是什么,到底什么情况需要保险,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要保险
图片关键词
告别不靠谱的代理人,保险避坑我免费教您
点击免费获取

这其中,买卖双方都有责任:如果投保人没有对保险的误解,只把保险当做保障的手段,而不是储蓄理财,就不会选错保险;如果无良保险代理人没有不择手段,而是谆谆善诱,帮投保人扭转错误的保险认识,都不至于落到今天的地步。

全国有800多万保险代理人,很多人接受几天话术培训就上岗卖保险了,让他们去做保险教育工作,很难。利益面前,能不故意误导客户就已经是万幸了。所以,保险避坑,最重要的是要自己有定力,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怎么选。
图片关键词
免费领取保险避坑指南一份
点击查看详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关键词

广州市信安智囊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天安科技园发展大厦6楼

粤ICP备 19016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