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是园博园戏曲文化周的志愿者领队。在国庆七天假期期间,包括她在内的来自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的100名“小V蜂”志愿者,为游客们提供导引、询问和应急帮助等志愿服务。

提前踩点掌握最佳路线

张宁今年只有21岁,还是一名大三学生,但她已经有了不少志愿服务的经验。

2019年,还是大一新生的她就参加了园博园铁人三项的志愿服务,熟悉了园博园内的行走路线,且对志愿服务的组织流程有了大体的了解。

这次经验让她克服了来园博园服务的两大难题,一是组织,二是指引服务。从组织上看,学校一共安排了100名志愿者为游客提供服务。作为领队,张宁需要协助老师完成志愿者的招募,还需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带领志愿者们前往指定地点做核酸检测。之后向志愿者们发放统一的“志愿蓝”服装,并且每天为志愿者们发放餐包。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分工,志愿者被分为三至四人的服务小组,站在不同的点位(园子)旁,为游客提供服务,尽量全面满足游客们的不同问询和需求。

园博园的特点就是大、园子多,熟悉路线难,能回答“哪个园子附近能找到洗手间”等细致问题更难。为了更好地为游客提供问询服务,在志愿服务开始前,张宁就和大家一起前往园博园“踩点”,“因为园博园太大了,为了给游客指好路,我们沿着银杏大道着实认真勘探了一番,并在各个园子内逛了逛,确保为游客提供正确资讯。同时,大家还在一起交流学习了不少戏曲知识,以便回答问题更专业。”

雨中帮助摔倒老人

张宁告诉记者,10月4日那天下着不小的雨,路面很湿,她和下午班的志愿者们在赶往忆江南园子值班的路上,正好看到一名六十多岁的老人坐在地上起不来,老人的家人紧张地围在她身边不知所措。

“婆婆您怎么了?现在哪里不舒适?”张宁和一群“志愿蓝”赶紧围到摔倒老人和她家人身旁询问,并第一时间拨通志愿者负责老师的电话,为老人及时叫医生进行处理。张宁告知老人和家人,马上就有医生过来,老人不那么紧张了。她一边安排下午班的志愿者赶紧前往忆江南值班,一边和两名志愿者留下来守护老人,为老人撑伞。大概七八分钟后,医生赶过来,为老人喷洒了药物。过了一会儿,老人站起来和家人一起离开了。“其实老人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摔了一跤,吓了一大跳。老人缓解后,还和我们说了不少话,对我们表示感谢。”

年轻人的优势在于精力充沛

为了做好这次志愿服务,张宁和同学们专门针对戏曲文化周做了不少准备。在服务开始前,张宁就自学了一些理论知识,了解了一些经典剧目。“这样老票友在询问哪个园子里有经典剧目时,我们就可以给予更好的回答。而且,在这几天耳濡目染中,我们也听懂了不少经典曲目,也更愿意传播戏曲文化了。”

参与这次志愿服务的全是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的大学生。张宁认为,大学生群体在志愿服务中有很多优势。“我觉得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自学能力比较强,几天下来,我们基本能回答游客提出的各种问题。二是精力充沛,我们每天大概早上7时左右就提前到岗,服务到晚上5时左右结束,连续作战压力也不大。三是好沟通,因为比较年轻,所以无论是和老年票友还是和叔叔阿姨甚至是小朋友,都能很好地沟通,大家很愿意和我们接触。一天工作下来,虽然很累,但大家都觉得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