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祖母去年不慎摔了一跤,送医院时已经昏迷,三天后就去世了。”“我家老父亲身体一直很好,前些天不知怎的在家里踩空摔倒,摔断了腿,现在还在医院躺着。”
类似的事例在生活中屡见不鲜。老年人发生跌倒事故,往往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有的直接导致死亡。老人为什么跌倒后如此容易猝死?这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退有着密切关系。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包括视力下降、反应迟缓、肌力减弱、骨质疏松等,这些变化使他们更容易失去平衡而跌倒。
一旦发生跌倒,由于肌肉弹性和骨骼质量下降,很难有效缓冲冲击,从而容易引起骨折、脑震荡等严重伤害。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快速增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5亿,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1000多万。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推进,老年人跌倒问题也日益突出。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跌倒发生率约为30%,80岁以上老人更高达50%。跌倒是导致老年人损伤、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老年人跌倒的高发率和严重后果,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跌倒并非老人生理函数衰退的必然结果,通过一定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的概率。
老人要积极进行适合自己情况的体能训练,增强下肢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和协调性,降低跌倒风险。定期进行视力检查,配戴合适的矫正镜片,也能帮助改善身体状态。
日常生活中,老人应保持生活规律,饮食要合理,控制体重;家居环境要保持通风良好、地面无障碍物;外出时穿着舒适平稳的鞋子,使用助行器等。
同时,子女要经常陪伴关心老人,避免老人独处时发生意外。社区也应开展健康讲座,教育老年人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跌倒事故。
一旦发生跌倒,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也至关重要。如果老人跌倒后仍能自行站立或是有轻微擦伤,应暂时停止活动,在旁人协助下调整姿势,避免再次跌倒。
若跌倒后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或是明显骨折、出血等,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医务人员到场进行处理。
随后,老年人还需要接受全面系统的检查,以排除潜在的严重问题。
有研究发现,约有一半老年跌倒者在跌倒前就存在某种程度的身体不适或隐疾,比如心脏病、中风、肺炎等,跌倒可能是病症恶化的信号。
如果这些病症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治疗,很可能威胁生命。
目前,我国老年人跌倒事故发生后的医疗救治存在一定问题。部分老人及家属由于担心医疗费用,可能会推迟就诊;
基层医疗机构也可能缺乏对应老年病的专业知识和救治经验。这都可能延误病情,导致老人轻伤复杂化,严重者失去救治时机。
为此,要提高全社会对老年人跌倒事故的重视程度,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一方面,呼吁老人和家属要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检查和治疗,不要因经济原因耽误病情;
另一方面,提升基层医院对老年病的救治水平,完善老年人事故急救体系,及时对症治疗。
老年人跌倒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深入,老年跌倒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也在增加。
要从多方面着手,对老人进行跌倒预防教育,创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并在发生跌倒事故后给予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
只有各界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和危害,保障老人健康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