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2 18:01 甘肃·xx微生活《xx:老人突发疾病摔倒民警及时救助送医》爆料:
12月20日下午15时许,××县xx镇街道,一位八旬老伯,不慎摔倒。磕到面部,血流不止,身边无亲人朋友照管。接到报警后,××县公安局xx派出所值班民辅警,第一时间到场。
两位民警、一位医生,还有一位路人在抬摔倒的老人
对老人伤口简单处理,“怎么会摔倒的?”“我自己也不知道了。”“您记得家庭住址吗?”“有家人的联系方式吗?”拨打120急救电话的同时,民警不断与老人聊天,使其保持清醒。了解老人基本情况,并通过“一标三实”平台查询老人家属信息。
抬架后为120司机
随后,120医务人员赶到,民警协同赶赴而来的急救人员,将老人送至xx县人民医院治疗。经了解,因送医及时,老人已转危为安。(稿件来源:xx公安局xx派出所)
对于官方的爆料,99.999…%是属实的,但是,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失实”。因为“我”就是当时的一位“热心”路人,整个事件的亲历者。
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
讲述:“我”
执笔:沉着饺子pzc
编辑:农人提神
12月20日下午3时许,“我”自县交警大队(左侧)欲经过省道原304线至右侧。因为此处临近进县城,属典型的“T”字路口。又接西向的曹家庄大桥,来往车辆多,而它们行驶速度并不快。
这个路段不会有人行道标志,过往的人们不时还会有的,“我”就是其中之一,也是不得已由此经过。
当时这里有点反常,过往的行人都会向右侧路边看去,过往的大小车辆都会减速而行。路人、车辆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
“我”趁机会走过了马路,才发现路边趴着有一位老人。他试图匍匐而行,还是不能前行,又似乎想站起来。尽管用力的扬起头,可是双腿不听使唤。只见他手里握住一塑料袋药,看样子是左边的脸着地了,流了一滩血。老人好像在微微喘气,又好像在窃窃私语。目光呆滞又充满着种种期望。此时此刻,猛然想到人老了,会这么可怜兮兮的一副场景。
老人是横倒在公路旁,头向着公路,来往车辆拐道而行,还是潜伏着一定的危险。
奇怪的是没有一人去扶——都是“碰瓷”的害的,好人难做。我有心去扶,一人扶不起,再说扶了也怕给自己带来麻烦。
没弄清真相,“我”的心快要从喉咙里出来了。扫视了老人倒下的右前方,约10米开外,停着一辆灰色小车,司机下车后正在打电话。也许是“职业”习惯(新闻报道是我早年的业余爱好),“我”急忙走到他的面前。顾不了那么多了,救人要紧。
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就问那司机:“老人是你撞的,咋不打120?”,不曾想小车司机还笑着说:“叔,人不是我撞的。你认识路边趴的那位老人吗?是自己跌倒的,我也是路过。我已经给派出所打电话了”。“我”想,你骗人吧,“我”能让你走?“我”还挺气愤的说:“你应该打120,不知道先救人吗?”
也就在说话间,一辆警车来了,三位民警走下车来。他们说,他们是辖区××派出所的,有人刚打过电话。小车司机凑上去说:“电话是我打的,看见有人倒在了路边,报了警。耽误我上班了,你们处理,我走了”。
民警们也没说什么,让司机走了。这么说司机还真没有过失。是“我”冤枉人家了?
这时有一女的也过来,她说,她看见老人自己走路,走着走着,额微微的,踉跄几步便摔到在公路边了。
也是啊,当“我”从交警队那边过来时,就看见这女的拿着手机一直拍着对面,正是拍老人跌倒的瞬间。幸好,这女的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两民警按住老人,让老人别动,一民警还询问老人。老人还能说话,脑子灵醒着。他说,他叫朱耀X,曹家庄人,你们送我回家…我去医院买药,走着走着跌倒了。民警问他儿子电话,老人说:177xx…,还说了另外一个电话号码。民警又问你村支书电话知道吗?文书朱x电话你知道吗?老人说,那是我孙子…
民警正简单的问询着,120来了,老人死活不去医院。医生、民警都说,你儿子一时半会还不会到。我们送你去医院,处理你伤口,再检查一下头部,没事我们送你回家去。
民警、医生,还有一位“热心”的路人——“我”,将老人从地上抬上担架(红圈)。抬进救护车时,“我”手指都被夹了(“我”在救护车司机后)。
一时救急,都忘了。有两辆过路小车为了多瞥一眼跌倒的老人,车子追尾了,这时110也来了。交警说,他们接警是两车相撞,还不知道老人受伤这档子事。
老人摔倒在路旁,不管是怪自己,还是怨别人。来来往往的人,来来往往的车,都只是扫过一眼,原来竟没有一人报案。
不报案,说明不是肇事,为啥没人扶?为啥没人打110?
那位拍照的女人,始终没搭一把手,全程戴着口罩,表情冷漠,置身事外。由此经过的路人,也没有一人过来帮一下忙。现在的人,这都是怎么了?
只有“我”一人,从头到尾,参与其中。竟然没有人提起“我”这位路人,仅仅因为“我”是路人吗?“我”并不想“邀功”或图报。人家的行为就是善举,就应该彰显吗?别忘了,那是职责所在。“我”认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力量还是不能忽视的。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