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伤害。在我国65岁以上老人中,平均每10人就有3~4人发生过跌倒,是导致骨质疏松症患者脆性骨折的首要原因。
跌倒最大的影响是引发骨折,主要部位为椎体、髋关节、手腕部等处,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给老年人及其家人造成痛苦,增加照护负担。
随着老年人年龄增长,跌倒的发生、因跌倒受伤和死亡的风险均有所增加,预防跌倒刻不容缓,其中髋关节骨折最为严重。
老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01
年龄:功能减退
研究显示,老年人的年龄越大,跌倒风险越高。衰老通常伴随着骨骼肌肉系统、心肺系统、视觉、听觉、本体感觉、协调、认知等功能的减退,导致一些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疾病,比如关节炎、心血管疾病、视力下降等疾病,这些功能减退和疾病通常都是导致跌倒的原因。
85岁以上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为65-74岁老年人的四倍。
02
步态:协调能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反应能力、肢体协调能力、肌肉力量、步行时的步长和抬脚的高度都有所下降,这些使他们在面对复杂路面或快要跌倒时肢体反应不及时,导致跌倒的风险增加。
另外,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步态异常,比如偏瘫、帕金森等,也可增加跌倒风险。
03
视力:辨别能力减弱
有些老年人除了视力下降,对距离和空间的辨别能力也减弱了,导致视觉输入信息的减少,对于过道上的障碍物分辨不清,再加上平衡的控制和躲避障碍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了跌倒的发生。
04
认知:运动和感觉功能减退
运动和感觉系统的正常运作,需要的认知功能包括运动的计划、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力的分配和面对环境变化时的反应能力等。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下降,导致了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减退,最终导致跌倒的发生。
05
药物
研究显示,抗精神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心血管药物,抗癫痫药等会增加跌倒风险。
06
环境:照明、障碍物
环境安排是否合理对跌倒的影响非常大,过暗的光线,通行路上的障碍物都会增加跌倒风险,而如果又同时伴有老年人视力问题,跌倒风险会更高。日常用品易于取放,过道的充足照明是跌倒的保护因素。除了家庭环境,鞋也是很重要的。拖鞋和跟高于2.5cm的鞋都会增加跌倒风险。
如何预防摔倒?
01
提高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意识
应重视跌倒预防,提升预防跌倒意识,主动学习预防跌倒知识,掌握基本的防跌倒技能,养成防跌倒行为习惯。
02
家居环境适老化改造
减少跌倒的危险因素
可以通过以下4点降低跌倒风险:
①室内照度合适,过暗或过亮均不利于预防跌倒,清除过道中的障碍物,移走不稳定的家具,将常用物品放在易于取放的位置等都是改善室内环境的要点;
②淋浴间、马桶、楼梯、床、椅等位置安装扶手,地面选用防滑材质,保持地面干燥;卫生间、厨房等易湿滑的区域可使用防滑垫;去除门槛、家具滑轨等室内地面高度差;
③家里还可以安装报警或呼救装置,以便老人发生跌倒时,家人可以及时发现;
④穿鞋方面,建议老人避免穿不跟脚的拖鞋,以防跌倒。
03
营养膳食
营养的缺失会导致肌肉力量减弱,同时年龄增长带来的骨质疏松,会使跌倒的风险和后果增加,建议平衡营养膳食的同时,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
04
加强平衡能力、肌肉力量、耐力锻炼
运动能降低和延缓衰老对身体功能的影响,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瑜伽、健身舞等运动可较为全面地锻炼各项身体功能。
指导专家:西安市红会医院骨质疏松科主任 曾玉红
科普专家:西安市红会医院骨质疏松科医师 唐清华